首页 > 香疗康养 >
香云盖大寒直播
发布者:香云盖 丨2023-02-01 14:00 丨 查看:
分享到:
摘要:香云盖大寒直播-01月20日.
 

  大寒节气养生知识

  一、大寒节气特点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丑 (东北方); 太阳黄经达300°; 于每年公历 1月20—21日交节。 2023年大寒时间是1月20日16:29:20,农历腊月 廿九,星期五。

  大寒太阳光直射点在南纬20°9′(小寒太阳光直射点在南纬22°35′),向北(向赤道)移动了2°26′,约270公里。

  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授时通考·天时》 引 《三礼义宗》 解释道:“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寒”分大小,古人对大寒的定义是寒气之逆极, “极”言大寒之冷,代表天气寒冷到极点。

  大寒小寒谁更寒呢?

  按民谚九九歌传唱,“冷在三九”,而小寒节气的15天有12天在三九、四九中,当推断小寒胜大寒。从光照量计算也是小寒胜大寒,但这与地表余温、地区等因素相关。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北方大寒气温多低于小寒;南方反之,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而就气候特征而言,大寒风更刺骨。

  过了大寒,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虽然此时寒冷到极点,但也是冬季即将结束之季,隐隐约约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所以说,大寒是个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

  三节连环 

  年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通常大寒近年,而今年大寒特别接近中国年。所以大寒节气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今天,是腊月廿九交节大寒节,明天是除夕(腊月三十),后天是春节(正月初一),“三节连环,喜庆欢快;国泰民安,祥瑞福康”。

  天文科普专家表示,在21世纪这100年中,这种巧合仅有5次,分别为2012年、2023年、2042年、2061年和2080年。个别年份还会出现大寒与除夕同在一天的情形,如2004年和2099年。

  二、大寒气候特点

  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气象记录表明,大寒时节虽不像小寒期间那样冷,但仍处于“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数九寒天。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此时期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相当冷的时期。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应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麦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三、大寒三候

  一候:鸡始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初候,鸡乳,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

  “鸡乳”:鸡开始哺育后代了。万物沉睡了整个寒冬,终于在此刻苏醒。在大寒节气之前,光照比较少,因为母鸡卵巢需要光照紫外线的刺激,产蛋所需的维生素D等矿物质元素也会少,所以母鸡极少下蛋。

  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根据观测,冬 至的正午太阳高度是27度,到了大寒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升高到30度。根据天文学理论,太阳越高,影子越短,照到地面的阳光越多。也就是说,大寒 日太阳照到地面的阳光比冬至日要多一些。所以, 大寒节气开始,光照一增加,母鸡就可以下蛋繁衍了。

  二候:征鸟厉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鹰隼之属,杀气盛极,故猛厉迅疾而善于击也。”“征鸟”也叫“鹰隼”,是一种比较凶猛的鸟。这种鸟可以叼着一小截树枝,历尽艰辛穿越太平洋。之所以叼着树枝,是因为中途累了可以把树枝丢在海上,方便在树枝上休息,方便捕食鱼虾,以成功穿越太平洋。“历疾”是指凶狠快速。之所以要变得凶狠快速,是因为大寒时节天气更加寒冷,征鸟需要强悍抢夺更多食物抵御寒冷。

  三候:水泽腹坚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冰之初凝,水面而已,至此则彻上下皆凝,故云腹坚,腹犹内也。”“水泽”指湖水,“腹”指湖水中央,“坚”是坚固的意思。

  到了大寒时节,因为天气非常寒冷,所以导致湖面上的冰会结到湖中央,整个冰面变得非常坚固。北方的冬天在大寒的节气里,河流里面都是厚厚的冰层,不仅人可以在上面行走玩耍,车辆也可以在上面通行。一般到了一年中的最后几天,湖面上的冰都比较厚实了。可想这几天天气是比较冷的了。

  四、大寒习俗

  大寒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

  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 “做牙”、“踩岁”、“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食糯】

  就是大寒节气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年糕和八宝饭。

  年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不仅全身感觉暖和,且有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所以老北京的习俗中大寒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带着吉祥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所以称为"消寒糕"。

  八宝饭 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关于八宝饭的由来各有说法,一说是周王伐约后的庆功美食,所谓"八宝"指的是辅佐周王的八位贤士。不过更加靠谱的解释是八宝饭源自于江浙一带,经由江南师傅进京做御厨才传到北方。如今宁波、嵊shèng州、嘉兴也都保留着过年吃八宝饭的习俗

  【做牙】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有尾牙祭,亦称“做牙”、“做牙祭”等。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此乃人们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土地神的称号众多,其来历与我国古代农耕社会所祭“天、地、社、稷”中的社、稷之神有关。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人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所谓二月二(古时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年尾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民间有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踩岁】

  旧时老南京,大寒时节街上有专卖芝麻的,人们把芝麻买回家,放在家门口路边上,让小娃儿上去踩踏,名日"踩岁",就是踩碎了的意思。因"踩碎"之碎与"岁"谐音,所以就叫"踩岁"了,寓意"岁岁有响"、"岁岁平安"。

  【扫尘】

  又称“除陈”、“打尘”,就是大扫除:“家家刷墙,扫除不祥”,把穷运扫除掉;反之,“腊月不除尘,来年招瘟神。”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进行,即“祭灶”日,除尘时要忌言语,讲究“闷声发财”。

  【洗浴】

  与“除尘”有相同用意,是搞好个人卫生,寓意洗去一年烦恼和晦气。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个发、冲个凉,即老话所说的“有钱有钱,洗净过年”。

  【糊窗】

  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糊窗户,换吉祥。”为了美观,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故又称“贴窗花”,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五进行。

  【贴年红】

  即是贴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称为贴年红。贴年红是传统过年习俗,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赶婚】

  古说腊月底诸神上天“汇报一年工作情况”去了,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赶在这时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农闲,所以旧时民间景象是“岁晏乡村嫁娶忙”。

  【趁墟】

  就是购买日常用品,置办年货的意思。墟期按约定俗成,分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日。除十号外,天天都是墟日。旧时每逢墟日,无论是弯弯曲曲的小路,或是平整宽阔的大道,趁墟的人流络绎不绝。

  五、大寒习俗

  (一)、大寒节气养生原则

  1、大寒养生重视养阴

  大寒养生要遵循《黄帝内经》的基本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

  简要说来,要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

  2、大寒养生要护脾胃

  大寒节气处于冬季后十八日,为脾胃所主,故此时应注重顾护脾胃,脾胃本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调理脾胃重在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如可选用山药、扁豆、莲子肉、芡实等偏平补之品,佐以山楂、蔻仁偏以健运之品。

  3、大寒养生宜适当进补

  由于冬季重于养“藏”,大寒时节人体机能降低,新陈代谢减慢,需要适当进补。对正常人来说,进补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为避免维生素缺乏,应摄取新鲜蔬菜。

  另外,大寒虽为冬令节气,肾主冬,肾主封藏,但其接续春令节气——立春,节气内含“万物生发”之意。故此时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其次,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性做铺垫准备。平时可进食如紫苏、生姜等药食同源之品,既可以在内温胃散寒,也可以向外发散风寒。

  (二) 、大寒节气养生方法

  下面以大寒养生原则为基准,从起居调养、精神调养、饮食养生、养生误区三方面详述大寒养生的方法。

  1、起居调养

  (1)、早睡晚起

  大寒属于万物闭藏的季节,养生应顺应自然,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好准备,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成形胜于化气。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2)、防寒保暖

  大寒是极度寒冷的时节,易发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易长冻疮,也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养生要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

  可从5个防寒做起,预防疾病的发生。

  防颈寒 冬天是颈椎病的高发季节。颈部血管丰富,而且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如大椎穴、风池穴,向外还涉及到肩井穴。故冬天应注意颈部的防寒保暖,尤其是既往有颈椎相关疾病,需要暴露颈部皮肤进行如针灸推拿等治疗的患者,应尤其注意颈部保暖,例如穿立领装,穿立领装不但能挡住寒风,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引起脑部供血不足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等有益。另外,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也能帮助颈部保暖。

  防鼻寒 大寒时节,天气仍冷,“凉燥”外袭。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且可以揉搓鼻翼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防肺寒 每天早上可以做做“呼吸操”,以润养肺脏。具体做法:用鼻深长而缓慢地呼吸,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每次深吸气 3~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气3~5秒,屏息1秒。每天练习呼吸操5~15分钟。此外,日常饮食宜吃些润肺养肺的食物,如百合、银杏、银耳、莲藕、雪梨等。

  防脚寒 俗语有言“夏天顾头,冬天顾脚”,冬天应特别注重脚寒,寒邪易从脚上侵袭,伤及人体阳气。可以选用足浴进行调养,足浴要注意三点。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时长为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第三是按摩,泡完后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足浴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保证足浴效果。

  防腰寒 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早晚各做一次。

  (3)适当运动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句民谚,是以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冬日虽寒,仍要持之以恒进行自身锻炼,但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还须指出,在冬天早晨,如果户外污浊,能见度降低,在室外进行锻炼不如室内为佳。

  2、精神调养

  大寒时节仍处于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期,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还处于相对缓慢期,为了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要保持精神安静,勿烦躁,劳逸结合,养精蓄锐,减少思虑,不要过度操劳,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

  3、饮食养生

  1)、大寒吃“三暖”

  桂圆:暖心。寒冷的天气容易伤阳气,建议大家多吃桂圆粥,以暖心补血。

  红枣:护肝。大寒与立春相承接,大自然阴气极盛,阳气极弱,此时要兼顾养肝,为春季阳气生发作准备。

  吃酸:护血管。在大寒节气中,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率均达到全年较高水平。此时适当吃酸性食物有益血管健康,如食醋、橘子等。

  2)、大寒喝“三茶”

  姜枣茶:温暖全身。

  姜枣茶能促使血管扩张,暖身逐寒,饮用后全身有温热感。取红枣3粒,生姜2片,红糖15克即可煮制姜枣茶。

  (三)、大寒节气养生误区

  生活实践中,人们不时违背养生原理,掉入养生误区。因此,要避免不当的养生方法,要科学养生。

  1、补肾误区

  误区一:肾的问题都是虚补就可以了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补肾、护肾的情结,在诸多中医古籍里,也不乏“肾无实证”“肾无泻法”的记载。但肾虚有很多种,在实邪未清时一味补肾,有可能会“闭门留寇”,让肾虚越来越重。

  补肾是中医的理论与治法,辨证论治是前提,是否需要补肾,一定要听从医师的建议,不能仅凭自己的感觉和他人的劝说。

  误区二:出现耳鸣、尿频和腰膝酸软等症状就是肾虚

  耳鸣、尿频和腰膝酸软等症状虽然在中医对肾虚的辨证中,但它们出现并不代表一定发生了肾虚。

  比如耳鸣,耳朵与其他脏腑经络有着广泛的联系,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等病因,都可以引起耳鸣,并没有什么特异性。

  总之,不要盲目根据单一表现进行判断,中医辨证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讲究望闻问切,要结合患者的情况综合判断,再科学合理地补肾。

  误区三:盲目进补名贵中药

  很多人非常喜欢名贵的药材,尤其像鹿茸、海马、狗鞭等,都是古籍里记载的补肾佳品。这些药材都属于峻补之品,力道比较猛烈,古代人生活水平较低,营养状况也不如现代人,身体比较虚弱,可以用一些大补的药。但现代人营养过剩的居多,用这些峻补的药物很容易出现“补过头”的问题,得不偿失。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小寒时节可适当食用一些温热食物,如羊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还有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均可补益身体,防御寒冷天气对人体的侵袭。吃这些食物不仅养肾,还能补充营养,保证身体健康。

  需要提醒的是,养肾重在日常,尤其对健康人群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科学起居是“未病防病”的重点。而对肾病患者来说,良好的起居更是“已病防变”的需要。建议冬天好好睡觉不熬夜,多接触自然,饮食规律不偏颇,荤素搭配,心态平和。

  2、饮食养生误区

  很多人在大寒节气都想通过一些食物来进行滋补。但是对于食物的选择是有所讲究的。下面是关于饮食的三个误区,希望能够给各位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避免这些错误的饮食方法。

  误区一:感冒喝鸡汤补营养 鸡汤确实是具有非常滋补效果的,很多人喝鸡汤来滋补身体,确实能收获一定的成效。鸡汤中的营养成分,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身体健康时喝些鸡汤,对于呼吸道炎症能起到预防作用。“但是,如果感觉到快要感冒或者感冒已经发作时,喝鸡汤不利于病情,并不建议在这个时候喝鸡汤。因此出现感冒后,喝鸡汤是需要看情况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做。

  误区二:胡萝卜榨汁喝补充维生素A 胡萝卜榨成汁后饮用,可以补充维生素A,不少人都认同。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利于维生素A的吸收。“因为维生素A是脂溶性维生素,只有在有脂肪的情况下才易于被人体吸收,与其榨胡萝卜汁,还不如加些油或者肉片和胡萝卜一起烹调,这样能帮助人体吸收”。

  误区三:大鱼大肉后立即喝茶助消化 很多人在吃完饭后都喜欢喝点茶,认为这样有助于消化,特别是在吃完火锅后。其实这种做法也是不利于自身健康的。火锅的羊肉和牛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而茶叶中的鞣酸,和蛋白质结合会形成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沉淀物,使肠道蠕动减慢。茶叶中的生物碱也会中和稀释胃酸。所以,在大鱼大肉后立即喝茶助消化,科学机理通过不了。

  六、香品养生

  假若是素食者,那么可选择素食,以饮食养生;假若是挑食和偏食者,那么可选择运动锻炼养生;若是不好运动者,可选择中医药养生;若是不喜欢中药的味道(或副作用),那么可选择香品养生。因此,香品养生,优势明显,几乎是无拒绝理由的养生方法,方便,效果好。只要自我珍惜爱护生命,就选用香品养生。

  香云盖的香品,可针对五脏六腑、阴虚、阳虚、阴阳同虚、寒湿、热湿、痰湿等,调理养护机体,达到阴阳(生理)平衡和五行(功能)协调,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冬季,养肾护胃,用静香养肾,用竞香护脾胃。

  用香牙粉做口腔养护、减轻风寒感冒和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

  用泡脚粉泡脚祛寒湿通经活络补气。

精彩推荐
更多精彩